從台灣回來了

從上週五到昨天回了台灣一趟,
不論是台灣還是日本都有我的「家」,所以回台灣是用「回」,回日本也是 「回」 ,
不過回台灣和離開台灣的時候總有一股特別的情感。

以前來日本都是旅遊,多半是跟家人、朋友同行,來的路上總是懷抱著期待,
現在來日本對我來說是回到一個生活的地方,因為多了「現實」感,所以自然也沒有什麼期待感。
比方說這趟回來就要開始面對一路排到明年二月的工作,回台灣對我來說才是放鬆。

去年九月初搬來日本生活,轉眼間就過了一年,這一年來除了因為家人住院緊急回台灣一趟之外,
自己長時間回台灣放假的次數約三次,平均三到四個月就會回去一趟,算是滿頻繁的。
每次家人都會送我到機場,雖然已經離開台灣一年,但每次出了關坐在候機室還是會有種強烈的落寞感,
然後回到日本就開始計畫下次什麼時候要再回台灣。
這次也不例外,回日本第二天就立刻上網訂好下一趟回台灣的機票。

閱讀全文

離開公司,我過得還不錯

這陣子看了這本書,覺得裡面有些東西寫得還不錯,滿能引起我的共鳴的。

我之前是先做了三年自由譯者才轉入公司體系,進入公司的時候,部門才剛成立,我是當時的團隊中年紀最小,也最沒有公司資歷的一個。加上以前自由譯者的生活總是會擔心自己哪天沒工作,在這種對工作的焦慮之下,我把自己訓練成一個產值非常高的人。

不管主管提出多誇張的時程,我都會用平日加班到凌晨、假日也來公司加班的方式盡力達成,主管在過年假期丟我訊息,我也能配合立刻衝到公司幫忙解決。同時也很努力學習任何對工作有幫助的新知識,學會寫VB,學會寫公式來算進度,用小程式來算檔案的字數等等。

這些努力當然也有被主管看到,我進入公司三年後從約聘人員爬到管理職,但成為管理職之後,接觸到許多更無奈的狀況,不想讓我的組員承受到我當年的壓力,但很多時候卻因為大環境而無法改變,想要把事情做好,卻總是會有其他同為主管的同事在旁邊說三道四。漸漸的,當初的熱情慢慢被磨光,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無奈,工作上的一點點小事情都會讓我很生氣,常常處在負面的情緒中,覺得自己是生活在無法改變的大環境下的小螞蟻。

閱讀全文

管理員

這幾天FB突然有個陌生的名字丟訊息給我,一開頭就說「妳現在不住OO了喔?搬到哪啦?」訊息上顯示這個人是透過手機號碼找到我的。我對這個名字一點印象都沒有,後來更是收到對方要求加好友的訊息,點去對方的頁面上好不容易照到照片,才知道這個人是以前我在台灣租房子時,那棟大樓的管理員之一。

我離開台灣前租的房子是有管理員的大樓,平日收宅配都是管理員代收,懶得出門逛街的我經常會有宅配要拿,跟管理員接觸的機會自然也多。這位管理員每次我領東西都會問我這是什麼,後來假日出門之類的如果他剛好在,也會問我要去哪裡, 我通常不是很想回答,就會隨便敷衍, 不是很喜歡有人一直問我的私事這樣。總之,這個管理員認得我,後來有陣子沒看到這位管理員,我也剛好要搬離台灣就結束租約搬走。

沒想到這位管理員會找到我的FB,而且還是用手機號碼找到我,代收宅配的話,不是不可能知道我的手機號碼,畢竟宅配單上常常會寫收件人的聯絡方式,只是這樣真的不太舒服QQ

閱讀全文